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一商网 > 汽车>正文

北汽新能源技术路线的舍弃与商业资本模式运作

一商网 时间:2017-02-27 21:56:02 来源:

  近期,关于北汽集团的人事调动一事引起汽车圈内不小的风波,因本次北汽集团人事变动涉及旗下自主与合资领域,从人事调动新闻外漏到最后落实,事件持续发酵。于年前便已离职的北汽新能源汽车管理部部长詹文章,至今未发任何人事变动声明,而这位核心技术型高层的空缺也未填补。

  据了解,詹文章是北汽新能源的技术骨干,并参与公司从无到有的创立,那么为何在企业顺势发展中辞去职务,也不接受北汽集团的其他任命?而官方发布的高层变动名单中又缺席该职位的任命,北汽新能源是在掩饰什么?北汽集团过度频繁的人事变动因而引起?

  80亿融资上市计划,流露商业资本模式

  1月25日,北汽新能源正式启动80亿元的增资方案,预计两个月内完成。根据目前市场态势,该项目成功落地已毫无悬念,届时北汽新能源在投后估值达到240亿元,较其10个月前增资时的估值提高了193%。

  

  根据官方的数据,2016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售52187辆,同比增长159%,宣布首次实现年度获利。为占领更多市场份额,北汽新能源计划2017年销售20万辆。有业内专家表示,正因从中获利,新能源汽车行业偏好,所以北汽新能源启动80亿增资方案,投后估值达到240亿元,较其10个月前增资时的估值提高了193%。作为北汽新能源的股东,北汽集团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。

  那么,资金涌入后将流向何处?

  从北汽新能源对管理高层任命来看,为完成销售目标,其工作重点将是品牌和产品公关以及营销,这点从北汽新能源冠名北京新闻、最新车型EC180冠名的综艺节目等可佐证,如此大力度的电视营销定将花费大量资金投入。而尚处在发展期间的企业,如何平衡市场营销与技术研发所需资本成为争议。

  

  正是由于营销管理高层的任命,促使北汽新能源倾向营销工作,而技术管理高层的工作理念和态度未得到重视,技术人才也没有因为平台的发展而获得更多机会,而研发技术人员的流失,也是形成北汽新能源现有人事架构的原因。

  盈利拐点与技术流亡

  历史在加速发展,也是在多次的转折中不断发生改变,然而身处拐点的人难以察觉所处的转折点,这或许便是对北汽新能源最正确的描述。从短期发展前景看,北汽新能源竖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之一,也是第一家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整车制造商。从组建北汽新能源乘用车研发团队,研发研发启停、中混、全混和纯电动、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;到筹建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,研发北汽新能源E系列产品;再到制定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,明确优先发展纯电驱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,确定三元电池和永磁电机等核心技术的基础,北汽新能源短期内的产品投放和企业利益不会有较大偏差。

  

  然而,参与以上所有工作,在E系建设中打下基础,整合电机、电池及电控技术,制定企业发展战略,寻找合作伙伴的詹文章已在年前离职北汽集团,而截至目前北汽集团方面尚未发出任何声明。核心技术在管理高层的缺失,可见企业对技术的重视程度,而核心技术的空白,将对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延续性产生致命性的影响。

  所以,短期内北汽新能源可以啃老本,但从长期发展来看,由于没有技术进步与更新,凭借营销工作很难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。根据工信部对去年“骗补”一事的思考,将重新调整补贴,提高企业和产品进入的门槛,而对补贴依赖性极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,任何的变动都将直接影响销量和企业利润。

  营销与技术的冲突

 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,北汽新能源本次80亿增资项目只要凭借其销量增长、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回报,而这些数据指标都是有企业官方发布,而对真正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持有怀疑的态度。

  

  的确,近年来,北汽新能源在市场上的表现很抢眼,尤其是在大本营

版权声明: 凡本网注明:来源:xxx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尽快处理,谢谢合作。